找到相关内容2050篇,用时1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巨匠已逝、匠心千古

    庄子哲学。 《庄子》之“齐物论”,乃阐释万物一体之思想。庄子将自他互不对立之境地称为“道枢”。于“万物齐同”的实在真相中,大即小,长即短,个体即普遍。此思想与《华严经》所说“一即多、多即一”,非常类似。《庄子、齐物论》之思想,与印度典型的思维方式──《华严经》思想,互相融合而产生者,即中国华严宗的教说。  《华严经》的思想,于中国思想史上有甚大的影响如宋学的形成, 或谓即受澄观之华严思想的特色──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495946552.html
  • 巨匠已逝、匠心千古——纪念华严座主应公老法师圆寂三十周年

    探讨人类之所谓庄子哲学。 《庄子》之“齐物论”,乃阐释万物一体之思想。庄子将自他互不对立之境地称为“道枢”。于“万物齐同”的实在真相中,大即小,长即短,个体即普遍。此思想与《华严经》所说“一即多、多即一”,非常类似。《庄子、齐物论》之思想,与印度典型的思维方式──《华严经》思想,互相融合而产生者,即中国华严宗的教说。 《华严经》的思想,于中国思想史上有甚大的影响如宋学的形成, 或谓即受澄观之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223351054.html
  • 巨匠已逝 匠心千古——纪念华严座主应公老法师圆寂三十周年

    所谓庄子哲学。 《庄子》之“齐物论”,乃阐释万物一体之思想。庄子将自他互不对立之境地称为“道枢”。于“万物齐同”的实在真相中,大即小,长即短,个体即普遍。此思想与《华严经》所说“一即多、多即一”,非常类似。《庄子、齐物论》之思想,与印度典型的思维方式──《华严经》思想,互相融合而产生者,即中国华严宗的教说。  《华严经》的思想,于中国思想史上有甚大的影响如宋学的形成, 或谓即受澄观之华严思想的特色─...

    正慈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072455825.html
  • 中国茶道是美的哲学么

    中国茶道可称之为美的哲学,她的根源可溯到先秦和魏晋南北朝。奠定中国古典美学理论基础的宗师们不是佛学大师,而是大哲学家。如老子、孔子、庄子等等。他们为茶道的理论打下了哲学性的基础如“和”、“道”、“气”、“神”都是以哲学思想来命题,而不是源于一些具体的美学原则。   中国茶道美学在发展过程中主要吸收了佛、道、儒三家的哲学理念。这种美学并不是强调从一般的表现形式上去欣赏和理解茶道的美,而是从道家的“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8514474386.html
  • “哀莫大于心死”是什么表现

    心如死水,生活中再没有任何事任何人能激起振作的勇气了,通常人们会用“哀莫大于心死”来形容这种境遇。这个成语最早见于《庄子·田子方》中的“夫哀莫大于心死,而人死亦次之。” 从心理上说,心死就是人们在经历心理创伤后,出现的抑郁情绪。就像生活中,有人因为恋爱多次受挫,变得忧郁;有人失业在家,从此一蹶不振;有人丧失亲人,陷在悲伤之中无法自拔;有人考学失利,自暴自弃...

    佚名

    |社会|教育|纪实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bnznews/2009/07/13064286782.html
  • 生之价值与死之沉思

    净土宗对死亡的思考与中国传统道家是极为相似的,庄子是中国哲学史上第一个正视死亡并勇敢面对死亡的,死亡首先是作为一种生命存在的状态而言的。死与生并非对立,而可能是一种美好的生活状态,“予恶乎知说生之非惑邪!予恶乎知恶死之非弱丧而不知归者邪!丽之姬,艾封人之子也。晋国之始得之也,涕泣沾襟。及其至于王所,与王同筐床,食刍豢,而后悔其泣也。予恶乎知夫死者不悔其始之蕲生乎?”(《庄子·齐物论》)道家对死亡持一...

    刘建平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7/13420986941.html
  • 安康佛教史话

    很受中国老百姓的欢迎,那些虔诚焚修的男女信徒,将小乘佛教奉为圭臬。从而使佛教广泛流布,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形成高潮。   魏晋时期社会上一些有闲阶级,手执尘尾,口谈玄妙,对《老子》、《庄子》、《周易》...代表人物是何晏和王弼。他们出自儒家,但研究《老子》和《庄子》,用道家思想解释儒家经典。何晏著《论语集解》和《道德论》,王弼注《易》和《老子》。他们通过这些书的注释,发挥老子的“以为天地万物,皆以无为为本...

    不详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0/07440492996.html
  • 我所理解的中国哲学心性论

    相对的概念,皆予以扬弃,最后掌握了道的枢纽而归于无。而庄子则是对善恶等相对的概念皆予以平等看待,甚至于盗跖都具有仁义勇智等圣人的特质,而“道在便溺”,更是肯认万事万物皆是道的体现,有点像黑格尔的凡存在皆合理。如果老子的法性系统可称之为“绝对本体论”的话,那么庄子的法性系统就可称之为“遍在本体论”了。如同陈鼓应教授在其〈“理”范畴理论模式的道家诠释〉一文中说到:  庄子哲学中,除了形上之道落实为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475666639.html
  • 陈兵:生与死—佛教轮回说(八)

    超越死亡的自然主义生死观的基础,这种以自然(本有)的精神不死为特质的自然主义,与儒家顺天安命的自然主义生死观颇为不同。   道家之学到了庄子,着眼点从政治哲学转移到个人精神修养,有追求个人精神解脱自由的明确目标。庄子是对生死问题论述最多的中国古代哲学家,他从浩渺宇宙、万物一体的广大视角俯窥人生,提出了生死的本质与人生之归宿问题:“死与生与?天地并与;神明往与?芒乎何之?忽乎何适?”(《天下》)...

    陈兵教授

    |轮回|生与死|陈兵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8/05/00011923360.html
  • 初唐道士成玄英的重玄思想与道佛融通

    如成玄英者,身处如此剧变的时代,不能不染于时风而有所作为。   根据今日学者之考证,成玄英之著作大概有《老子开题序诀》、《老子义疏》、《周易流演》、《度人经注》、《庄子疏》、《九天生神章经注》。2而诸作之成书先后为:《老子开题序诀》→《老子义疏》→《周易流演》→《度人经注》→《庄子疏》。3至于《九天生神章经注》之著成年代则不确定。《周易流演》、《九天生神章经注》今已亡佚,所以研究成玄英思想尚有上列...

    郑灿山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452146121.html